SUSTAINABLE CAMPUS

     
 
環境教育相關核心通識課程(109學年 上學期)
課程名稱 授課老師 課程內容
環境倫理C611 林師平 本課程環境倫理,主要在探討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以及人類對於環境的責任和義務。透過價值觀的思辨,建構出尊重生態與對環境的關懷、培養獨立思考與理性論辯的能力、以及具備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的素養。
環境倫理C612 周孟麟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保意識興起,本課程從環境議題、環境倫理經典和各家裡論引導同學探討環境倫理、環境公民行動和環境政策的跨領域課題。 (一) 培養學生理解環境倫理的實踐面向。 (二)結合人文科學與環境倫理並探討其在台灣的影響與衝擊。 (三)透過環境議題的導入,探討環境倫理學如何建立合理而公平的環境政策的 方法。 (四)全球氣候變遷下環境與人類的適應與關聯。 (五)以培養與課學生具備發展「綠色產業」之人文精神與倫理涵養。
環境倫理C613 林淑文 環境倫理學的發展不外乎揭明考量環境倫理的必要性、釐定環境倫理規範的重要性,以及實踐環境倫理規範的迫切性,是以,講述環境倫理學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擴大人去理解且更容易去實踐環境倫理的可能性,所以,環境倫理本身的探究也與其他哲學一樣,在於探討主體何以能夠透過認知和領悟,而把自己的關懷轉向實踐向度,並體認其可能性與必要性,也因此它與一般知識學不同的是,其主要訴求不僅在於「知識之用」,而更在於「主體自身的調整與體現」。 本課程嘗試幫助學員達成以下目標:(1)正確地理解環境問題及環境倫理之內涵(“What”的問題);(2)意識到自行思考環境及其倫理問題的重要性,並培養如何自行思考相關問題及解題的能力(“How”的問題);(3)明白環境問題不只存在於吾人周遭,更在異域及他方,而需要眾人一體關懷、考量全球環境問題(“Why”的問題);(4)體認個人成為環境保全者的責無旁貸,並進而把自己的家族融合成一個環保家庭的迫切性;(5)總說:現在要做什麼?如何做?基於什麼理由一定要這樣做? 本課程係本校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規劃中,核心課程:「倫理素養」子類下的一門,其所欲回應校訂「基本素養」指標為「倫理素養」,所欲成就學子的能力為「品格力」,亦即「人與他者(環境)之間符合正義適當原則的合理關係」,主要在探討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以及人類對於環境的責任和義務。透過價值觀的思辨,建構出尊重生態與對環境的關懷、培養獨立思考與理性論辯的能力、以及具備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的素養。
環境倫理C614 林淑文 同上
科技與工程倫理C681 許藝騰 本課程主要目的為透過課程、活動與閱讀幫助同學對於科技以及工程倫理有初步的認識,並能進一步反省科技或是工程對個人造成的影響。因為科技所開完成或建構之工程也造成個人生活巨大改變。這種影響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部份,不論通訊器材(資訊工程)、電腦網路、生物科技,甚至到交通工具、土木建築、環境工程等類工程建築,無一不受到科技的影響。但是這些科技從發展階段試作階段,進入到生產階段,甚至是量產上市,其中人的因素都占有相當巨大的影響。這些影響雖然可能立即可見,但是更多時候新科技的後續發展與影響卻又不是能立即掌握的。以臺灣各大交通建設為例,其作為工程建築雖在短時間內促進經濟開發,但長時間來看卻引發各區域間的環境汙染、噪音、土地價值等相關問題。這些問題的源頭均與人在倫理上的抉擇與科技或工程上的決策產生關聯。本課程計畫之目的即在於幫助同學對這此類問題能產生理解並能進一步引發反省。
科技與工程倫理C682 洪靖 讓同學瞭解擔任工程師(科學家)可能需要面對的倫理議題,並具備解析和化解難題的能力;加深同學對於技術與倫理關係的理解,並採取一種更為開放且彈性的視角來洞察工程與社會的相互交纏。


環境教育相關通識自然科學類(109學年 上學期)
課程名稱 授課老師 課程內容
基因工程與生活 葛孟杰 讓非生科系學生了解基因工程與生活的關聯性
環境保護 倪麥童 我們正在實現一個夢想,希望能用我們的誠意,讓你成為我們實現夢想的夥伴,讓我們一起來 拯救地球,如同影片Home的開頭: 「請聽我說。你跟我一樣,是聰明人,一個有智慧的人。生命是宇宙的奇蹟,出現於約四十億 年前,而我們人類只有二十萬年歷史,但是我們卻破壞了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平衡。請細聽這個 不尋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後決定你應該做什麼。」 加入我們成為世界級公民,一起來保護地球,揭開大自然之美,人生多彩多姿,快樂學習。 本課程期望經由探討人類與環境的變遷,及自然資源的枯竭,引導學生逐漸擺脫 "人定勝天,人類科技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的自大想法,開始思索人與自然及永續發展的關聯; 課程將以自然生態、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及永續發展三個主題,並結合實際校園環境的探索,以落實做中學的理念,設計六個教學活動單元: 1.校園體驗與欣賞2.校園能源使用調查活動3.校園水資源使用調查活動 4.校園廢棄物處理調查活動5.校園生活環境的調查活動6.校園環境議題的調查活動。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強化對環境反應及感受力、溝通技能、技巧實踐、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及智力刺激、鍛鍊,在討論中強調每一位同學都是知識的主體,利用真實問題的解決方案或情境模擬啟發學生的創新及批判性思考,以及體驗結構與行動的權力關係;在團體行動操演及小組討論的互動過程中,進行知識之交融與建構,以獲得創意思考及問題解決所需之綜合性知識和技能、及持續自我學習技巧及動機。
自然保育概論 蘇永銘 工業革命後全球因經濟快速成長,人口增加,自然資源在沒有合理規劃下,被過度利用而遭受嚴重破壞。人類除了已面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外,海岸、河口、河川地等濕地以及山坡地遭大量開發使用,使水土流失。另野生動物被濫捕與毒殺、原生珍稀動植物瀕臨絕種及其棲地遭受破壞等問題亦日趨嚴重,令人憂心。為此,健全自然資源之保育與經營管理,維護生態系之穩定,以提升全體人類生活環境品質,實為謀求地球永續發展所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因此本課程擬針對上述所提及之問題及相關知識,經科學的整理後,正確的傳達給學生。課程中可吸收到的基本知識,包括自然保育的基本概念、全球暖化對自然資源的影響、台灣的自然資源概況、保育相關法規、保護區及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保育等。
認識韌性城市 曾梓峰 極端氣候帶來都市發展的威脅,其中「非常規」暴雨帶來的洪泛,往往給都市帶來大量生命財產的損失。高雄莫拉克颱風的傷害,讓高雄人無法忘懷。「海綿城市行動」是當前世界各國推動「韌性城市」的一種策略,全方位建制都市創新的滯洪系統,希望都市土地恢復像海綿一般的保水能力,是減少城市災害衝擊的行動之一。 本課程的目的,在帶領同學連結當前極端氣候的威脅,以及城市回應這種威脅的對應方式。認識韌性城市,因此成為一種每個人都必須認識與了解的普通知識。課程的內涵,將包括認識極端氣候以及其威脅,有關「韌性城市」發展的基本學理,以及「海綿城市行動」的策略邏輯與內容。除了基本的學理外,參與課程的同學將有機會透過場域參觀,認識高雄當前的韌性城市系統與行動,並基於所學的知識,對高雄市邁向韌性城市提出解決問題的「想像」。
生態環境解說 陳奕亮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we are living in and the processes involved by presenting examples we are familiar with in Taiwan. EFFICIENCY OF ENGLISH IS REQUIRED. EFFICIENCY OF ENGLISH IS REQUIRED. The test will be in English. However, the reports or assignment can be in English or mandarin.

 
     
 
國立高雄大學  環境安全衛生中心    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Tel:07-5919073    Fax:07-5919074    Email:campus@nuk.edu.tw
No. 700, Kaohsiung University Road, Nan-Tzu District, Kaohsiung 811, Taiwan